宏观经济学 债券中性和债券非中性是怎么回事

2024-05-11 11:21

1. 宏观经济学 债券中性和债券非中性是怎么回事

简单说就是民众预期到了政府以后会换不上债务,而增加税收,所以会特意为那时的收入减少而省下一些消费,导致政府发债刺激经济的政策被抵消,最终就是中性的了。

以下是百度百科解释
公债中性是指在宏观经济中公债的发行不会引起投资和储蓄的变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会刺激经济扩张,且政府以债券和税收筹资的效果是等价的。
公债中性需要以下条件:个人寿命无限期长;个人和政府的借贷利率相同;未来的税收具有可预见性;税收是对经济总额课税;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动态特征是已知的。
由于以上条件,经济中的实际利率、投资和消费将保持恒定,不会随着税收和预算赤字的变化而变化,也不会随着初始债务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债券是靠将来的税收偿还的;公债可以减少当前的税收,但会导致更多的将来的税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会意识到公债仅仅改变了税收时间,没有减少税收总量,他们储蓄相当于未来征税的收入以备将来纳税,因而,当前人们可支配的财富数量与政府增加税收筹资的效果一样。政府以债券代替税收对个体决策的影响是增加了私人储蓄,经济中的储蓄总量大体不变,所有家庭多储蓄的部分恰好抵消了政府支出的扩大,经济仍然处于原来的均衡状态。公债的发行并没有引起利率的提高和投资的增加,因而是中性的。

宏观经济学 债券中性和债券非中性是怎么回事

2.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中性和债券中性事什么意思 分别是谁提出来的呢

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公债中性是指在宏观经济中公债的发行不会引起投资和储蓄的变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会刺激经济扩张,且政府以债券和税收筹资的效果是等价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